授人以漁 扶貧潤心
授人以魚,還是授人以漁?CMEC創新幫扶工作思路,扶志與扶智并舉,探索出了一條新途徑。2018年以來,CMEC中經東源承辦的國機集團成功舉辦了兩期養老培訓班,通過聘請專家培訓養老護理專業技能、提供實習機會,幫助貧困區縣近40名學員在養老這一朝陽行業里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,提升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,學員們也在用掌握的養老護理知識技能敬老愛老、無私奉獻,用大愛之心回饋社會。
今年春節期間,新冠肺炎疫情來襲,在這異常艱難的時刻,國機集團第二期精準扶貧養老護理員培訓班(以下簡稱“第二期養老培訓班”)培養出的多名學員毅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,舍小家為大家,甘做養老行業里的“逆行者”。
周國軍:扛夜班,無私奉獻理發忙
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的周國軍,是第二期養老培訓班的一名80后學員,結業后留在了實習單位北京金泰頤壽軒敬老院孔雀分院工作。
疫情期間,他毅然決定留守北京,為分擔同事們的工作,還主動提出來上夜班。因為疫情管控,老人們容易焦慮發脾氣,甚至哭鬧不休。尤其是晚上,老人們常常情緒激動,血壓升高,突發低血糖也是常有的事,周國軍總是耐心地安撫老人家,直到他們都睡去。
在老家時,由于家里困難,周國軍從來不舍得花錢去理發店理發,都是自己理,時間長了,竟然練就了一套理發的本事。萬萬沒想到,這項省錢技能竟然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每天下夜班后,他會主動留下來為老人義務理發,院里73位老人的頭發都是他理的。老人們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。
樊志云:福利院里過春節,打地鋪堅守崗位為老人
第二期養老培訓班班長樊志云是個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的60后,2019年8月結業后,她成為了上海福象老年福利院的一名員工。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打亂了許多人想要回家過年的計劃,樊志云就是其中之一。她毫不猶豫選擇留守福利院照顧老人,因為她知道這個時候老人更需要她。
院里的職工宿舍不夠,樊志云想都沒想就主動提出愿意在二樓會議室打地鋪。三個月的地鋪生活,她任勞任怨,24小時堅守在一線崗位上,溫情地守護著每一位老人的身心健康。
疫情期間,老人們心理壓力大,護理難度高,護理工作量成倍增加,常常是一個人要當兩三個人用,工作更不分份內份外,既要事無巨細地照護老人的飲食起居,又要動腦筋、想辦法舒緩老人的情緒。
樊志云應用在國機集團養老培訓班學來的專業心理疏導方法,帶老人們唱歌、跳舞,做保健操、各種手工,還拿出自己的手機讓老人與家屬通電話、聊視頻,無形中架起了老人與家屬、家屬與福利院之間親情傳遞和相互信任的橋梁。
樊志云動情地說,我會牢記在培訓班上,宣誓過的“養老人誓詞”,誓用一顆感恩的心,回饋國機集團、回饋社會。
李朝琴:護理帕金森失智癥,冬日揮汗只為銀發展笑顏
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的李朝琴從第二期養老培訓班畢業后,成為了金泰頤壽軒敬老院的一名“養老人”。春節期間,李朝琴放棄春節回家過年主動留守照顧老人。
她所在的分院有23位老人,她負責照管其中兩位:一位是三級護理級別的帕金森老人,生活上基本離不開人,什么都需要照顧;另一位是四級護理級別的失智癥老人,護理難度更高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全權負責。
每天早上,她都要給兩位老人穿衣、洗臉。由于老人行動不便,這一套工作做完,李朝琴就已滿頭大汗。為了讓老人能吃上熱乎飯,李朝琴會先一勺一勺喂老人吃完飯,再去食堂給自己打飯,經常會錯過食堂飯點。
疫情期間,老人因腸胃不好,又吐又泄,有時吐她一身,有時會吐一床,她都給收拾得干干凈凈。為了確保老人營養,她還建議把老人的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六餐,翻倍的工作量可想而知。
疫情無情人有情。在養老護理的工作實踐中,她慢慢體會到要做好養老服務,確實離不開培訓班老師教授過的“三心”——孝心、愛心、責任心!她更覺得從事養老服務也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,是一個內心得到升華的過程。
她動容地說:我要用我在國機集團養老培訓班里學到的知識,盡心盡力地為老人們服務,換得老人與家屬們的笑容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!
通過舉辦養老培訓班,貧困區縣學員獲得了更好的職業發展。未來,中經東源將與國機集團一道持續創新,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。